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山艺要闻 > 正文

唐鸣岳教授的大型壁画装置于北京地铁

2013-01-07 

近日,北京地铁6号线于正式通车运营,14个站点的公共艺术品同时亮相首都,全线集结了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著名壁画家,其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开国大典天安门毛主席像的绘制者、人民币1至4套的设计者,九旬高龄的周令钊先生也为6号线朝阳门站创作壁画。我校美术学院唐鸣岳教授创作的长23米、高3.25米的大型金属壁画《面向世界》(合金铝板、黄铜板、钢板,蚀刻、透雕、喷漆)永久装置于车公庄西站站厅,这是6号线艺术品作者中唯一一位非北京身份的作者,也是我校大型公共艺术创作落户北京的重要艺术作品。

壁画自构思、创作、中标、网评、制作和安装等历时近一年,分为五部分:坤舆万国、几何原本、所贡方物、测量时空和西学东渐。画面以稍许打开的坤舆万国全图和半掩的罗马拱窗为框架,表现400年前利玛窦的出现,为中国推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扇窗口,面朝海洋,光从空隙中透射进来,是他通过知识的沟通和传播,改变了一个王朝乃至整个国家对西方科学及文化的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到世界,而利玛窦则把世界介绍到中国。地铁车公庄西站的地理位置,在明朝是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自万历皇帝赐地将利玛窦安葬于此 ,随之这一地名也逐渐闻名世界,至今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壁画的作用则应是进行纵横的链接,以其巨大的幅面,去载负着特定的信息能量,对特定空间形成“场”,用它的覆盖力感染力,吸引公众的关注,并向公众传输壁画家的理念,借助车公庄西站厅的空间,施展艺术的视觉语言,去表达诸如社会功能和美学价值以及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力图让介入到壁画前的人们,对利玛窦这位400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使者,都能创造性地运用独自的思维方式,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产生沟通,在认知上产生见解。

壁画《面向世界》采用“片段”式的语言,一页书籍的只言片语,一件贡品的精彩局部,一个公式的中西标注,版图、岛屿、海洋……它要为公众营造一个空间,传达一个信息,递进一个线索,让公众去取舍聚合这些,去追寻北京的历史和记忆。当代地铁的公共空间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快捷,公众置身于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网络多样化,单一的美化功能并不能满足对公众视知觉的诉求,壁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力量,要以今天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感受,去触动心灵,去开阔思想,去表现尘封史料的自身价值,使利玛窦这位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的史迹和内涵凸显。

(供稿:宣传部 编辑:王志军)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