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牛光夏,女,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二级教授,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学报《齐鲁艺苑》副主编,校科研平台影视创意与研究中心负责人。

师者若水,润物无声——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齐鲁艺苑》副主编牛光夏
摘要:
自2002年步入教师岗位,20多年来牛光夏老师一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不懈奋进,精益求精,连续多年年终考核优秀,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山东省首批(2015年)和第二批(2018年)签约艺术评论家、云顶集团3118acm“三八”红旗手、云顶集团3118acm“四有”好老师和科研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人
在日常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好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严以律己,关爱学生,敬畏三尺讲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与学生交往中真诚相待,倾听学生的反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严慈相济,耐心细致地关心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成长。坚持课程思政,把“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把传道授业和解惑结合起来,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赢得学生爱戴和尊敬,常被学生称为“牛妈妈”,以自己的笃行实干收到学生这样的深情表白:“您会在我们偷懒时严格督促,在我们努力时不吝赞许,在我们为学习方向毫无头绪时循序善诱地引导我们做出最优的决定。您授课的态度严谨且细致,关怀的话语温暖而坚定。在我们心里,您既是教学经验丰富,值得依赖的恩师,又是注重生活关照,与我们亲密无间的密友。您对我们而言恰如‘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主持完成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和本科省级教改项目各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主讲的《纪录片专题研究》分别入选2018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和2024年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纪录片创作》分别入选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参与的《中国电视剧史》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所申报的《宣扬生态理念的影视作品案例库建设》2020年获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
所指导的研究生5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3人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读博深造,本人获得山东省第五届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和研究生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获得20多个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
不断提升自我,深耕科研厚积薄发
20年来从讲师到教授,以理想信念为指引不断进取,追求扎实学识,在职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顺利获得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到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访学,尽管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到一个举目无亲、全然陌生的环境也有诸多顾虑,但还是决定要挑战自我去走走看看,获得新的认知,以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1 项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各1项。
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等有影响力的报刊发表论文126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共40多篇,8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获得广电总局“星光”电视文艺论文理论类一等奖、中国文联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泰山文艺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6 项,在学界有良好反响。。
推进学科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作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担任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群)培育项目,积极推动该项目高效实施和顺利结项。邀请国内外名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传媒大讲堂”活动。2021年所在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
积极为影视机构和团体建言献策,任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审查专家、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山东省电影和剧本审查专家、济南电视台审片专家和纪录片策划专家等,担任导演和撰稿的纪录片《王羲之》和山东历史文化名人系列纪录片《文化寻踪》分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和十佳视频,2022年后者还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地址链接:https://gj.eol.cn/gxdt/202503/t20250307_26575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