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山东分会场开幕式在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举行,曾经拍摄了《北京杂种》、《东宫西宫》、《绿茶》、《看上去很美》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张元,携其新作《达达》,参加了开幕式。
这是张元第一次来济南,在放映完《达达》之后,张元和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的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在活动开始前,记者对张元进行了采访。
《达达》———聚焦年轻人的情感故事
记者:能谈谈对济南的印象和这次专门给山东观众带来的《达达》吗?
张元:这是我第一次来济南,济南很美。我很高兴能和济南的大学生一起面对面交流我的电影。《达达》说的是一个情感故事,写的是青春。这个故事很早之前就在我脑海里了,后来因为忙着拍别的电影,我都把它忘了。直到有一天跟朋友聊天,我才想起它来。当时正好有三个年轻的编剧愿意来写这个剧本,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从而让影片拥有了当下的很多生活元素。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让观众感受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从“地下”到“地上”———这表明社会越来越宽容
记者:1989年,你以一部黑白故事片《妈妈》开启了内地电影独立制片的先河,此后著名的《北京杂种》、《东宫西宫》等影片都是“地下电影”,无法在影院公映,后来为什么又转到了“地上”?
张元:很多人都会以为是我个人的姿态变了,其实我的姿态并没有变,变的是客观环境。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那会儿,全国只有16家电影制片厂有资格拍电影,我们阴差阳错地拍了《妈妈》,成了第一部独立影片。包括后来的《东宫西宫》,在当时是不允许存在的。到了1997年,我受够了在国外电影节放映自己的作品后不能和观众交流的状况,决定要让自己的电影在国内上映,后来就拍了《过年回家》、《我爱你》、《江姐》、《绿茶》等影片,它们都在国内院线上映了。到了本世纪初,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任何人都可以拍电影了。我比较欣慰的是,我拍的这些电影,都见证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我希望我们的电影主管部门,进一步放宽电影题材,并进行电影分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中国电影和好莱坞抗衡。
记者:你这么一个“叛逆”的导演,拍《江姐》,还是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张元:拍《江姐》也是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我的理念有重合的地方,那种人人平等、为了理想甘愿舍弃生命的精神,很让人共鸣。我拍《江姐》,是我自己的一个艺术行为。《2033》———关于未来的故事
记者:眼下正在筹备什么新片子?
张元:正在筹备一部关于未来的《2033》,这部影片获得了釜山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的资助,已经开始全面筹备。这是一部集中国、法国和德国众多力量的大规模制作,演员也来自多个国家。影片根据张小波的小说《检查大员》改编,小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悬疑色彩,改编成影片后,将会非常神秘,同时也有一定的恐怖色彩。
记者:你以前导演的电影很多都是关注现实的,这次为什么想到要拍未来的故事?
张元:从1989年到现在,我已经拍了十几部电影,我都会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彻底的挑战性才能激发我的创作热情。另外,未来也不代表不关注现实,任何一部影片都会有隐喻,历史题材影片如此,关于未来的影片同样如此。好的电影都有对人性的揭示。
记者: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
张元:我是一个在专业上非常勤奋的人,毕业以后到现在拍了十几部电影,还涉及戏剧和3D影片的制作,最近还搞了个摄影展,我希望大家多关注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生活,拿我的生活来消费没有任何意义。
(记者钱欢青)
■相关链接
张元
1963年生于江苏,祖籍南京,自幼学习绘画。1989年拍摄《妈妈》,宣告中国独立电影的诞生。主要作品有《北京杂种》、《儿子》、《东宫西宫》、《过年回家》、《绿茶》、《看上去很美》等。执导二十多年共获得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近30个,并被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为“21世纪世界百名青年领袖”,2001年被联合国授予文化和平奖。和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一样,张元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导演之一。
链接:http://jnsb1.e23.cn/html/jnsb/20100409/jnsb8962846.html
(编辑/维护:孙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