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艺考临近尾声,据了解,今年山艺舞蹈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报名考生近300人,年龄最小的考生只有14岁。 王锋 摄
时报讯(记者 魏巍)招生计划仅6000人左右,我省却报了近6万人,文管类(艺文类)招生虚火今年凸显。“非艺术类院校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以不按艺术类招生。”艺考期间,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艺文学院院长田川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文管”类虚火继续上升
在考生的印象中,艺文类专业包含的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其实考的都是影视评论、艺术知识,统称为“文管”。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打的招牌也都是“文管”。
今年,我省的文管类专业报考人数达到近6万人,占到艺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比去年增加了近2万人。而招生计划为6000人左右,报录比例达到10:1。相对于山东高考二取一的录取比例,“文管”类报考存在泡沫。
大量学习成绩差的考生被划入“文管类”,挤进这一独木桥,而实际上,“文管”的招生计划相对较少,录取分数都在 500分左右,并不是高考捷径。记者了解到,尽管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但6万多考生报考,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每名考生平均考8所云顶集团3118acm,仅报名费就不菲,考生、家长承担了巨大的考试成本。
办文管,不同高校应有不同的特色
说起文化产业管理,田川流很是激动:山东的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我省又确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在山东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现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让山东的文化产业人才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他同时认为,文管类报考人数近6万人,这个数字有点多,我省的艺文类考生达到2万人就足够了。
2004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全国首批试点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山大的文管专业放到了历史与文化学院,而海大的文管则放到了文学院;省外的中央财经大学的文管专业则放到了工商管理类招生。除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并没纳入艺术类招生。
而后来,一些综合类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等专业纳入艺术类招生,比如我省的山师、济大、山经、临沂师范学院等。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作为开文管专业的高校,看到了办交叉性学科的前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也可以激活历史、中文等僵死的专业。”田川流说。
他告诉记者,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同的高校应该有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经济类院校应突出文化产业中的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历史文化学院办文管,则应该突出历史、民俗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转型为文化产业;文学院办文管,则突出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内在的机制调整和运作,培养策划人、经纪人;艺术类院校,则应该突出艺术内在的本体性的东西,艺术运作的文化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培养文化创意人。
“为什么文化产业管理目前都是文化、艺术类专业的人在搞?因为艺术、文学是文化产业的内核,经济是表现形式。懂经济而不懂艺术的人不敢搞,懂艺术但不懂经济的人反而敢冲一冲。现在文化产业刚刚起步,非艺术类高校都有一种惶惑感,在想这个专业到底和我有多大关系,而只有艺术院校的人心里最踏实。”田川流说。
“其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以办为艺术类专业,也可以办为非艺术类专业。有些院校比如综合类、历史类、经济类的院校,可以不把文管作为艺术类专业招生,但艺术类院校的文管,还是得按艺术类专业招生。”田川流认为,教育部门在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时,不应一律放在艺术类招生。
而文管类专业不按艺术类招生,划归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减少,将指导着考生不再盲目报考“文管”专业,这一专业的虚火将下降。
“文管”黑培训是在谋财害命
记者在今年的艺考现场调查了解到,20名报考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考生,有11人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半路出家”考“文管”的。绝大多数老师的推荐,背后都有一个高额回扣的利益链条。
“任何一个积极的东西,都会有人借助它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个别中学老师、高校里的个别老师和学生。考文管,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但是不是必须经过培训呢?我觉得,培训完全可以由中学老师自己做。那些给回扣的黑培训,实际上是谋财害命,既谋了艺术生的钱,还让人家考不上,对这些培训班一定要打击。”田川流说。
记者了解到,也有高校在办艺考培训班,对此田川流直言“个别高校里有一些人不自觉”。他说:“他们把文管当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自己云顶集团3118acm出题考试,自己还办着培训班。山艺艺文学院坚决反对老师在外办班。”
(编辑/修改:孙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