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友们失声痛哭。 孙希宝 摄
人生短,艺术长,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生命转瞬即逝,而人类精神财富则需代代积累,作为画家应该责无旁贷,为艺术痴迷一辈子是值得的。
——于希宁
本报讯 12月30日下午,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名誉院长于希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粟山殡仪馆举行。省城各界人士500余人自发前往送别于先生。
自发前往送别先生
昨日中午,记者乘坐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的班车赶往粟山殡仪馆。与记者同车的山艺宣传部邹部长说,于老临终前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送花圈,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他的学生、同事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从各处赶来,要求与先生作最后的告别。谭英林、单应桂、张一民、张洪祥、孙敬会、李明媚、张宝珠等于老早年的学生、同事来了,他们大多已是两鬓斑白;王力克、梁文博、马林春、刘玉泉等中青年画家来了,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馆、济南画院等许多艺术机构的专家来了,许多与于老有过交往的书画爱好者、收藏者也来了。
下午2:00,于希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开始。遵照先生的遗愿,灵堂两边没有挽联,人们默默哀悼,深情怀念。
山艺将建造“梅园”
“先生驾鹤西去,精神风范长留心间。”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院长张志民先生说,“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做人追求非常明确,那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艺术创作方面,他的主要方向是画梅花,以梅花表现中华的正气,表现人的一种品格,这是他一生追求的精神。先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是很好的教育家。作为名誉院长,他很支持我这个年轻院长的工作,对学院的工作非常关心,尽管年事已高,但是我们新校区开工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到现场去看一看。”张院长表示,云顶集团3118acm将在长清新校区为先生建造一个“梅园”纪念馆,陈列先生捐赠给学院的60幅国画作品,还要种上他生前最热爱的梅花。
先生爱才,
对年轻人呵护有加
提及昔日良师于先生,63岁的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山水画家张宝珠先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70年代,“25岁那年,我还在济南国棉二厂工作,业余时间创作了国画作品《黄河两岸披新妆》,得到于老的赏识。后来他把我借调到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为学生们上课;有人要采访他,他却给记者推荐我;我陪他去北京看病,他却马不停蹄带我走访许麟庐、周怀民等大画家;他从不在嘴上说那么多好听的,而总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事来提携年轻人。”
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教授陈凤玉谈的也是于老的帮助和提携,“于老将他在永乐宫临摹的壁画给我做教材,把花鸟画技法传授给我,还提醒我深入生活,画路要宽,画人物画要学点山水、花鸟,多练字,丰富笔墨技巧和处理背景的能力。1993年我出小画册,请于老写评介,于老一夜写成,让我终生难忘。”
于老的学术和精神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美术学院副院长梁文博告诉记者:“过年过节人家都是带着礼物去看于老,而我们这些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画去。和我们聊起创作,他总有说不完的话,往往一两个小时也收不住。在一些笔会上,于老总是招呼我们这些年轻画家,‘来,咱们一起画’,他就是这样,对年轻人特别呵护。他传递给学生的,不光是技法,还有他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就是他严谨的治学精神。”
(编辑维护:孙希宝)
链接:http://qlwb.dzwww.com/display.asp?id=272354&d=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