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涛
近日,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教授李云涛作曲的少儿合唱歌曲《鸟归林》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因此,采访的话题便从当前儿童歌曲的创作展开。李云涛言辞简约,但颇有见地。他认为,在儿童歌曲的创作中,悠扬、流畅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偏离了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而对于当前流行乐坛比较常见的为歌手“量身定做”的创作方式,他并不赞同,在他的心目中,歌曲的至高境界就是好听。
■谈少儿歌曲
增加更多的
形象和色彩
李云涛作曲的少儿合唱歌曲《鸟归林》描绘了黄昏时分鸟儿纷纷归巢的情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谈起这首歌曲的创作,李云涛的体会是,美妙的曲子,给人们的往往不单纯是听觉上的享受,它同样可以让人在听的同时看到或感受到些什么。因此,要给歌曲增加更多的形象和色彩。“当小朋友们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那个小鸟纷纷归巢的场景已经历历在目了。”
尽管《鸟归林》曾入选“全国100首优秀少儿曲目”,此次又获得大奖,但李云涛认为它难以称得上当代儿童流行曲。“儿童歌曲的宣传推广力度很弱,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很微小。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联合确立一项长期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保证儿童歌曲、儿童音乐教材的创作和编写,以及对专业儿童音乐创作者的培养。”
在音乐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流行歌曲越来越多了,但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越来越少呢?李云涛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作者艺术观念保守,缺乏现代意识,厚重有余,轻松不足,这往往会造成以成人角度来写少儿歌曲,偏离了歌曲受众的思维和语言。
■谈蒙山沂水
一次次的采风
产生特殊感情
李云涛的声乐作品为人所知比较多,其中所流露出的才气和韵致令人叫好。譬如歌曲《中华贺岁曲》《将军》《花头巾》《相依为命的祖国》《世纪宣言》《想关东》,交响合唱《祝福中华》《为新世纪喝彩》等,经彭丽媛、闫维文、马梅、雷岩等名家演唱后,深受好评。但更能展示其性情、激情、才情的创作,则是他的器乐作品,如《聊斋》《琴赋》《山东民歌主题变奏》《往事》《沂蒙畅想曲》等。2004年,他把脍炙人口的民歌《沂蒙山小调》改编成大型民族交响乐,让这首曲子在高雅艺术殿堂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上夺得铜奖,实现了山东省30年来交响乐作品在全国获奖零的突破。
“美术工作者强调‘写生’,音乐工作者则不能忘记‘采风’的重要性。”李云涛说。正是在一次次的采风过程中,李云涛对蒙山沂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从人文、历史还是自然方面,那里都给我很深的感触。在沂蒙山小调的发源地费县,我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小调,也看到了新时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把新的时代气象融入原生态的曲调中,便成为改编创作的切入点。”
■谈“量身定做”
只强调了个性
但生命力减弱
依照某位歌手的音色、演唱特质创作歌曲,即所谓的“量身定做”,在目前音乐界比较流行。但李云涛对此并不赞同。“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衣服‘量身定做’可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但歌曲是给人精神力量的,给人娱乐的,如果过于注重个性的包装,往往不易于传唱。作为曲作者,我心目中歌曲最高的境界就是好听,朗朗上口,老百姓喜欢。”他提到,在央视的电视歌手大奖赛上,有很多歌手演唱的歌曲都是请词曲作者“量身定做”的,但这些歌曲往往注重演唱技巧方面的渲染,强调个性的同时抒情不足,因此,其生命力也就很弱,往往是比赛结束后,就无人记得了。
李云涛目前正在酝酿一首歌唱义工的公益性曲子,基调已经想好了,创作完成后,将通过网络传唱。
(编辑/维护:孙希宝)
链接:http://xinwen.qlwb.com.cn/display.asp?id=2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