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句话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看徐金堤先生的山水画,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观念,将宇宙看成是由这三要素组成的统一和谐的宏观系统。中国的传统艺术家对待自然不是站立在自然之外,而是进入自然之内,在参与自然、体验自然的过程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并反观自我,慢慢地达到与自然统一的境界。在《石涛画谱》的《山川》章中就有“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说法。徐金堤先生的山水画就恰到好处地承载了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精神,这是非常难得的。
现在画界有许多画家一味地求奇求怪,没什么真情实感,便弄一些表面的构成;缺乏笔墨功力,就弄一些浅薄的制作。许多画只须一眼看去,便看尽了。徐金堤先生笔下的山水,乍看之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格样式,但他的画是一眼看不完的。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一个“品”字,看徐金堤先生的画,须用心去品,才能发现其中的大美。徐金堤先生的画章法严谨,画面处理比较理性化,这表面的理性化其实是一种高度自知又自由的控制。画面上一切浮巧的形式与趣味都被自觉地摒除了,所呈现的是一种端正朴实中的精妙,坦荡磊落中的潇洒,以及豪迈大气中的恬淡。
看徐金堤先生的画,会感受到一股股自然的气息迎面而来,这一方面得益于他笔墨表现力的娴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每一幅画背后都有大量的写生作为基础。徐金堤先生从事过四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他常常带学生深入到黄山、太行山、泰山等地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成为他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另外,徐金堤先生年轻时深受西方绘画影响,研习过大量的素描,并比较研究了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与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因此他画中山石树木的造型非常严谨,明暗转换柔和而又厚重,空间透视的安排灵活合理。这使他的山水有了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坚实感。追寻徐金堤先生的笔墨技法,能够感受到他对石涛、黄宾虹、张大千等近现代山水大家的研究与揣摩,但他在运用这些笔墨技巧时,却凭靠个人的人品、学养做到了自知、自觉和自由。这些为我所用的笔墨、色彩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画面上时,观看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牵动观众的是笔墨中传达的那股浑然正气,这股正气扑面而来,又如春风化雨般自然亲和,这是画家个人的人生体验在艺术表现中的流露和升华,同时,也是自然山川雄浑稳健的勃勃生机对画家的感召。
说不清是艺术造就人生还是人生造就艺术,山川有大美而不言。一片小石、一丛树林在观者眼里、在画者笔下都能呈现丰富的性格和文化渊源,如果能够悉心品味,未尝不是一种有益心灵的获得。
画家简介
徐金堤,1938年9月生于山东潍坊,1958年毕业于山东省益都师范云顶集团3118acm,中国画教授。1985年至1998年曾先后担任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师范系副主任,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兼任山东画院艺术顾问,人民日报神州画院特聘画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徐金堤从事美术教育40余载,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曾获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代表作《泰山岩岩》、《巫山烟云》、《源远流长》、《碧霞映雪》、《峡江放排》等多次赴港、澳、台地区以及日、韩、欧、美、东南亚等地展出。1987年、1997年二次做为山东省书画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韩国。1996年参加山东省“重走长征路写生团”,任团长,并集体创作80米长卷,他独自完成“大渡桥横铁索寒”部分,被中央军委收藏。另有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央电视台、中国画研究院、中国黄河博物馆等单位收藏。《长城魂》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故居永久陈列。作品入选《中国画研究院成立第一届书画作品选》、《中南海珍藏书画集》、《当代中国名画鉴赏》等数十部大型画册。出版专著有《中国山水画史录》、《中国山水画学》、《怎样画山水》、《徐金堤画集》、《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徐金堤》。传略入编《中国当代国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