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搭起中西音乐的桥梁
“平常人听音乐感到的可能是轻松愉悦,而对于我则要从中听出一些内容来,要绘出菲普拉曲线,甚至要算出黄金分割来,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谈起音乐,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代音乐研究所所长郑中笑道。
“音乐是一门语言,就跟我们平常说的话、写的文章一样,并不神秘……”在郑中看来,1、2、3、4、5、6、7七个音符,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汉字、英文中的ABC,音乐家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成了能表达人类各种感情、思绪、场景的优美旋律和曲调。郑中从事的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就是不仅要读懂它,而且还要读出其中的“潜台词”、“话外音”,更要读出其中的“门道”,总结出音乐创作的规律、经验,甚至是哲理。
1991年,郑中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然后分别在武汉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拿到了硕士与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毕业回到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创办音乐研究所,并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成为我国首批音乐学博士后研究员。
专业音乐教育和理论研究离不开西方音乐,面对国际音乐界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郑中研究、介绍梅西安,让国内音乐界了解西方,了解当前世界的潮流、音乐创作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中吸取新的灵感和力量。
她率先在山东省创建开设《音乐分析》、《音乐英语》、《计算机作曲》等课程,并先后多次赴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论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级集合特征》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是2004年度唯一获奖的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独立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音乐研究的空白。博士学位论文《梅西安钢琴独奏作品研究》获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博士论文一等奖,成为此次评选的唯一获奖论文。郑中对梅西安音乐理论的研究,在国内的音乐理论界引起了一股西方音乐研究热潮,打破了以往“重技术技巧轻理论研究”的局面。
“研究西方音乐、在国外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从眼神里能感受到他们对你劳动的尊重,但很难得到国外专家较高的评价,有时甚至觉得‘可怜’……”
东西文化差异给学术研究带来的隔阂,让郑中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民族音乐。郑中要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音乐的声音、了解中国文化。经过考察研究,郑中专门成立全省第一个音乐研究所,联合考古、音乐等多个领域的学者,提出《山东章丘洛庄汉墓出土乐器综合研究》课题,开始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研究古乐的音律、音节结构,以及出土乐器的材质等,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成为全国艺术科学领域的唯一国家重点课题。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音乐只有占据市场才能走向世界。编创一台能够代表齐鲁文化的大型汉代乐舞展演节目,让现代人听到2000多年前的钟罄之音,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价值,新的目标又在郑中大脑中诞生。郑中从对山东汉画像石的研究中找到汉代乐舞的历史和形象依据,编创汉代乐舞;利用出土乐器音乐性能的分析、音阶结构的特点,结合古代典籍记载的汉代音乐史料,探寻汉代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行古曲创编,并用复制出的古编钟、编磬演奏。
山东是“文化大省”,大量民间音乐迫切需要挖掘、整理、保护,如鲁西南民族打击、吹奏乐器等。看着一些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正面临消失的危险,郑中又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拓展到对这类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发掘研究,并开始在文化界奔走、呼吁,希望能尽快整合全省的音乐资源,对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