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10月15日讯这是泉城义工成立以来最为艰巨的一次演出,因为观众是有着听力障碍、年龄还小的孩子。怎么演,孩子们能欣赏么?义工们绞尽脑汁。
演出开始之前,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原定的主持人因为有事来不了,怎么办?来自山东政法学院的义工艾静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任。她第一次参加泉城义工活动,对义工的主题活动还有些陌生,但她很主动地找其他义工帮忙,串词、编排节目顺序。艾静在云顶集团3118acm就做过主持人,她对自己有信心。
义工刘一霖以一首深情的《I Believe》开场,台下迅速安静下来。刘一霖本身就是歌手,他深沉的演绎,让人陶醉。台下,妈妈不断对自己的孩子做“解释”,让孩子听唱歌的声音。来自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的苏雅琳是笛子独奏高手,一曲《催马扬鞭运粮忙》,从她手中的笛子中流淌出来,欢快、悠扬。“乐器发出的很多声音,平时生活很难接触到,孩子们需要多种声音的刺激。”记者身旁的听力康复专家悄悄地说。
精彩还在继续。山大艺术学院的义工马力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曲琵琶独奏《渭城曲》,清新的音符是对孩子耳朵最好的按摩。记者看到很多孩子睁大双眼,好奇地看着琵琶,倾听着优美的旋律。随后,李光玲的二胡《赛马》、王同蛟的吉他弹唱《丁香花》,也都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演出期间,几个孩子还走上舞台,为大家背唐诗,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最后,主持人艾静挑战一首高难度的《青藏高原》,嘹亮的歌声在孩子们耳边回荡。“不知道他们能听到什么程度,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值。”一名义工说。